職場如戰場 不充電就淘汰


主管的績效表現在管理能力上,適時加值領導課程,有助更上一層樓。

jui tai to you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年代。
比爾蓋茨說:「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一定會被淘汰!因為未來的新東西他全都不會。」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說:「下一個社會與上一個社會最大的不同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下一個社會則是工作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
比爾蓋茨與彼得杜拉克的說法都指向一個重點,也就是我們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只占二○%,其餘八○%的知識是在我們踏出校門之後才開始學習的。一旦離開學校之後就不再學習,那麼你只擁有二○%的知識,在職場競爭叢林中注定要被淘汰。翻遍所有成功人物的攀升軌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不斷充電學習,為自己加值,白領階級想要站穩位子並獲得升遷,不斷充電就是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從文化學院歷史系,到台大商學院碩士,最後拿到政大企管博士,潤泰集團負責人尹衍樑個人的求學經歷充滿傳奇,他認為讓自己從不良少年脫胎換骨的關鍵就是不斷學習,也因此他非常重視幹部的學習,他手下用的博士、碩士之多,堪稱名列企業界前茅,這些幹部的學習歷程多是在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完成的。因為他們清楚,在好為人師的尹衍樑手下做事,不進步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當京華投信被英商保誠集團購併過程中,原來的京華員工彷彿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所有的報告都得用英文撰寫,英文程度很好的總經理曹幼非親自用紅筆修改員工所寫的報告,每每愈改愈生氣,改到氣不過時,他破口大罵說:「再不把你們的英文搞好,就通通請你們走路!」
進修,在失業率節節高漲的今天,似乎已成為保住飯碗,甚至是獲得拔擢的必要條件。像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體會充電的重要性,願意花上百萬元,帶領四十位幹部,集體參加黑幼龍的卡內基十三堂訓練課程。在這期間,他赫然發現團隊成員在不斷地學習刺激中,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例如有幹部提出將俱樂部轉型,做腳底按摩、晚上的自助餐廳變夜總會,這些構想都會在未來的晶華飯店中看到具體的實踐。
這樣的進修在夜幕低垂的政大看得最一目了然。每逢周一到周五,位於台北市木柵區的政大校園路燈才剛亮起來,就可見一輛輛轎車開進校園。車子停妥後,陸續跨出來的個個都是西裝筆挺或穿著套裝的白領上班族,他們都剛離開辦公室,就立即驅車邁入校園,從企業負責人、主管、基層人員換個身分來這裡當學生,這些上班族有的才進職場沒多久,有的已經位居公司要津,他們來這裡的共同理由就是「充電!」彌補知識的不足。
場景再拉到一家企管顧問公司,課堂內正進行「業務簡報」訓練課程,台下坐滿來自各個領域的上班族,台上則是任職於某上市公司的中年女性主管,她必須經常對其他部門做簡報,但是口才並不便給的她,每回做簡報都會被打斷,令她很氣餒,於是決定自掏腰包來進修。其他坐在台下的學員,也都是因業務需要來學習。

 張忠謀:不學習就失業
一個人在校園學習到的知識很有限,著名的統計學者柴松林就說過:「念完一百本專業書籍就可以拿到博士,很多人從此不再念書了。」這樣的博士恐怕在現今的職場,愈來愈沒有生存空間。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說:「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大學與研究所學到的二○%到三○%,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幾乎等於零。」因此張忠謀強調,在職場的任何工作者,都必須養成學習的習慣。
張忠謀坦承,在踏出校園時根本不認識 transistor (電晶體)這個字,這並非他無知,而是當時很少人了解電晶體,可是不出幾年,很多人都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只有等著失業的份!」「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得上潮流。」

奇異公司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在「傑克‧威爾許領導智典」(The Jack Welch Lexicon of Leadership)一書中提到,他要求幹部每年固定淘汰一○%的員工,以維持公司高競爭力,如果幹部無法達成一○%的淘汰率,就會先遭到開除。現今失業率高漲,加上部分公司固定淘汰不適任員工,如果不想成為被淘汰者,只有像張忠謀所說的,必須不斷學習,才不會淪為失業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驚人科學發現 台灣被最強神秘能量包圍

28條玄學精華 ,讀懂受益一生….😉

梅宴芳禮盒[脆梅+紫蘇梅+話梅](免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