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背影》背後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莫大鎮 (7/17/2022) 那一年的冬天,枯葉滿地,典賣了家𥚃一些家當,為祖母辦完了喪事後,朱家父子都要出門了。 父親朱鴻鈞要去南京找工作,兒子朱自清前往南京中轉北京大學求學,所以父子倆一同前往南京,各自打拼。 到了南京後,朱自清還在南京同學處逗留了一天,父親卻四處在找工作,本來說好不送兒子到車站,可朱鴻鈞還是送20歲的朱自清到浦口車站,父親蹣跚走過鐵道,攀上月台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深地刻在朱自清的腦海裏。 那是一個老境頹唐的背影,一個為家庭生計四處奔波的背影,朱自清被這個背影深深的感動,然後看著父親為他鋪好了座椅,把橘子一股腦地放在座椅上,很輕鬆似的説:”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看著父親的背影混在來來往往的人群裏直到完全消失,朱自清的淚水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 我們在朱自清的《背影》中,讀到的是父子情深,父愛子,子憐父,實際上朱自清和父親的感情從來就不合的;他從小就受到嚴苛責罰,母親的委屈隱忍,父親的貪圖享樂給家庭帶來的困窘境遇等等,雖然南京一別,朱自清留下了傷感惆悵的淚水,但內心𥚃還是沒有放下對父親的積怨。 朱鴻鈞此後在南京四處奔走找工作,但卻到處碰壁,無奈之下祇好返回揚州。回到揚州後,家裏生活十分拮据,朱鴻鈞性格日漸消沈,有時又暴躁不已。 終於熬到兒子朱自清從北大畢業了,回到揚州教書,一個月後,到了朱自清領薪水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薪水居然被人領走了,原來父親和中學的校長有交情,通過校長就私自領走了兒子的薪水。 朱自清徹底被父親的行為激怒了,他離開了揚州,帶著妻兒到寧波教書,和父親的關係就此決裂。 一年後的1921年,朱自清還是惦念父親和母親,帶著妻兒回到了揚州,朱鴻鈞居然執拗不讓兒子一家進門,街坊鄰居都來勸說,母親也苦苦哀求朱鴻鈞和兒子言和,朱自清一家才得以進家門。即便這樣,父親仍舊對朱自清冷臉相待,平常都不正眼看他,視若空氣;朱自清那裡受得了父親這般冷遇,沒過多久就攜妻帶兒離開了揚州,不用說,父子之間的裂痕愈深了! 兩年後,朱自清工作和生活穩定後,就把母親和妹妹接到自己身邊,父親獨自一人在老家生活,這樣一個性格倔強的父親從不向兒子服軟,那怕是有多想念孫兒,朱鴻鈞都是默默承受老來孤獨的生活。 1925年,朱自清已經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了,有一天收到了父親朱鴻鈞的來信,大意就是身體越來越不好,恐大限將至,非常惦念朱自清和孫兒;看到這些話,朱自清感慨萬千,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