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4的文章

立秋了,吟一首詩歌吧

立秋了 ,吟一首詩歌                 秋               似酒             味醇厚           歲月悠悠         轉身又回首       再無喜樂哀愁     往事如煙花依舊   唯友誼綿長如水流 緣牽一路有你陪著走 晨曦襯彩霞雨中漫遊 待到紅葉濃時再聚首   品茶論酒賞石敘舊     落英滿地雲舒袖       歡聲笑語不休         夕陽掛枝頭           紅塵看透             別無求               靜候                 秋 注意: 工作忙的由上而下讀, 已退休的由下向上念, 感受不同啊!

問題來了,同樣是佛教徒,為何兩位高僧的服裝不同?

圖片
問題來了,同樣是佛教徒,為何兩位高僧的服裝不同?

活到老健康真好

誰寫得這麼好,比詩還美? 伸一伸 你微駝的老腰 摸一摸 你頭上的稀毛 忽然發現 我們真的已老 半個世紀有多長 回頭看 似乎只是一日一宵 半個世紀有多短 低頭看 孫子外孫滿地跑 爬過山的人 知道山有多高 趟過河的人 知道水有波濤 跌跌撞撞 走到今天 活着,挺好! 在職的朋友 把本職做好 退休的朋友 把身體養好 生命只有一次 活着真好! 活在台北 你不要嫌天冷盆小 活在台中 你不要嫌雲霧繚繞 活在新竹 你真的不要嫌風大 活在高雄 要懂得享受豔陽高照 活在鄉下 那裏是花蝶環繞 活在大溪 有浪漫的情人橋 這個世界真大 南北都能養老 地域不是問題 請你放開逍遙 說學逗唱 攝影舞蹈 棋琴書畫 打球慢跑 到群組聊天 吹牛發消息 都是前世有邀 沒有緣分 哪能在群組中 說段子逗人笑 珍惜群𥚃的 片片情意 愛護群𥚃的 花花草草 上帝給我們的 時間真的很少 關照彼此感受 讓大家心情都好 這個年齡 活着真好 沒辜負陽光 沒辜負父老 沒給兒女添累 就是活出了自己的驕傲。

德雷莎修女的故事

圖片
德蕾莎修女真實感人的故事~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貴為美國前第一夫人、柯林頓總統之妻)說過:【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8月21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8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撿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稣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台。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伴義工超過了13.9萬人,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伴義工沒有任何待遇,甚至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